找到相关内容313篇,用时2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法藏碎金

    佛意。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去!吾不用。天神愈敬。(第二十六章)   《遗教》  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故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住处。   当制五根,勿令放...随形,终无免离,慎勿为恶。(第七章)   《遗教》  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瞋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若纵恚心,则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

    徐恒志 辑

    |徐恒志|六度|菩提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204124769.html
  • 杭州首届学夏令营报道(二)

    遗教》;唐邕书《维摩诘所说》;张旭书《心经》;柳公权书《金刚经》、《心经》等;智永禅师书《千字文》;南唐後主李煜书《心经》;苏轼书《心经》、《金刚经》、《华严经》、《楞伽》、《圆觉经》;黄庭坚书《文益禅师语录》;柳闳书《楞严经》;苏过书《金光明经》;宋高宗书《金刚经》、《心经》;赵孟 书《金刚经》、《说四十二章经》、《妙法莲华经》;林则徐书《阿弥陀》、《金刚经》、《心经》、《大悲咒》、...

    道荣

    |法净禅寺|夏令营|

    http://www.fjdh.cn/bnznews/2005/09/1139491102.html
  • 无常人生真常心

    今天”的门槛,曾经遭遇的林林总总,在事过境迁时,可有一物可得?   《无常》云:“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我们不可能希冀世间不再有无常、变动,因为这个世界的存在,既然来自于“成”,续存于“住”,最后必将有所变“坏”,终至成“空”。如《遗教》所云:&ldquo...

    见郁法师

    无常|真常|佛性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5/1917114104.html
  • 古代江南佛教艺术略影

    晋书具有典型的飘逸柔美的江南风格。王羲之在苏州将其私宅捐其为佛寺,他在书法上一改汉魏书风,创造了妍美流畅便利的行书,达到了自然潇洒隽永的境界。王羲之被后世尊为“书圣”,传世之作有《遗教》、《金刚经...而去。这就是“画龙点睛”的成语出典。张僧繇以擅长佛画著名,他尽力吸取当时来华天竺僧人所传“凹凸”技法,善于应用中国水墨的“点、拽、斫、”等笔清,独创“疏钵”,所绘极富立体感。他为建康一乘寺画藻饰“...

    佚名

    |艺术|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06/0937594445.html
  • 惜福的方生一家

    使得那些钱财不落虚空。能惜福,才可以使你更好的受用你的福气,且有剩余;能培福,才会使自己的福报绵远流长,慈济众生。   在教中也总是苦口婆心的劝人要惜福,生活要有所节制。《说四十二章经》第二十二章之“财色招苦”中说: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遗教》之节食篇中也说: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趣得支身,以除饥渴。如蜂采华,但取其...

    阿莲

    |惜福|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0/2048195967.html
  • 轮回五欲如毒品 越享受越会上瘾

    柔软细滑、寒时体温、热时体凉及衣服等种种好触,能使众生乐着无厌。又相对于欲界粗弊之五欲,称色界、无色界之五欲为‘净洁五欲’。[遗教、大智度论卷十七、卷三十七、摩诃止观卷四下] ...贪求所欲而起贪嗔痴、造作恶业,故而再次流转轮回。这样看来,确实是“长夜驰骋生死,无量劫,受诸至极难忍大苦”。所以古人说:“欲待了时无了时,即今休去且休去。”你想等到贪欲满足之时,但贪欲肯定没有满足的...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轮回|贪欲|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10/15031018650.html
  • 无常人生真常心

    ?   《无常》云:“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我们不可能希冀世间不再有无常、变动,因为这个世界的存在,既然来自于“成”,续存于“住”,最后必将有所变“坏”,终至成“空”。如《遗教》所云:“一切...,无人可以代偿,即使现在暂时逃过,以后仍要受报。而佛陀在《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中曾提到:天地间的“七灾”苦报,是来自于人民不孝父母、不尊师长、不敬三宝……等恶因;由此可知,“祸福无门,唯人自召”,...

    见郁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1346234.html
  • 密宗法义初探

    能身心清净入定?又怎能由定开发智慧呢?一失足成千古恨啊!故《遗教》云:“戒是正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因依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是故比丘,当持净戒,勿令放逸毁缺。若人能持净戒,...之人,当制火气。“一把嗔心火,能烧功德林”。《遗教》云:“当知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嗔恚。”故强调要修忍辱波罗密。&...

    曾琦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1448201.html
  • 释尊的教团及行化

    二六页中)。在《遗教》(《大正藏》一二·一一一二页中)中则说:「汝等比丘,常当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是我最后之所教诲。」这是最最感人的情景了。正像一位伟大的慈母,即将...年后,即没有详细的年月及活动的地点可考,仅从有限的资料中,得知其历年的雨安居处。因为在佛陀的传记文学,例如《方广大庄严》、《本行集经》、《所行赞》、《过去现在因果》、《本生》等的记述,类皆...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5451513.html
  • 慧思大师的末法思想与静琬大师的房山刻经

    十三年(639)大师圆寂。在近三十年内,静琬大师在云居寺石经山的刻造佛教石经事业从未间断,完成了《大涅槃》、《华严经》、《法华经》、《维摩经》、《胜鬘经》、《金刚经》、《遗教》、《无量寿经》、《...  在距离北京城约八十公里的房山境内,有一处著名的佛教胜地----石经山和云居寺。在这里珍藏着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一万多块石经板,还有两粒赤色的小米粒般大小的肉身舍利埋藏在了储存石经的藏经洞中。佛经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75453577.html